台灣南國造音第五期:台泰獨立音樂的撞擊和交匯
Podcast🔗 City Plus 南国造音
本期主題:
泰國是深受大馬人愛戴的渡假天堂,陽光海灘、文青市集和街邊小吃等,而近年興起的泰式獨立音樂更在國際間受到矚目。本期「台灣南國造音」,我們邀請來了本身也是半個泰國人的「天空音樂節」創辦人Kido,還有資深音樂跨界行銷的推廣大使 John Huang,分別在這一集節目來跟我們聊聊,泰國音樂在近幾年的發展和未來趨勢。
Kido 分享了泰國如何運用語系上的相對統一,讓自身文化上的優越和創意更加奔放,打破視為平常的“禁忌”同時,依然重視本身的文化脈絡。而 John Huang 則有趣地借喻了虛擬貨幣和《侏羅紀公園》電影,闡述獨立音樂的特性如何滲入泰國音樂人的個性中,創造幽默的聲音。
本期內容:
Kido
● 泰國對文化母體的強烈認同,加上美軍遺留的音樂產物,甚至讓今天遠在美國的德州,誕生了 Khruangbin 這個以 thai funk 元素為主的樂團。
● 語系上的相對統一,讓泰國在文化上的優越和創意更加奔放,打破視為平常的“禁忌”的同時,也重視自身的文化脈絡。
● 我們可以跟泰國學習什麼?Kido:太多了。泰國人豐富的演出平台,是他們可以經常和聽眾接觸。
● 「夢東」的音樂中帶有強烈的宗教感、「椅子樂團」的聲音可讓聽眾卸下心房,他們在泰國有不錯的發展潛能。
● 「還可以這樣嗎?」,很多時候泰國人不會直接討論對或錯,反而讓好奇心有機會做延伸和探索,開發了創意的空間。
John Huang
● 談獨立音樂的全盛時期?泰國獨立音樂市場是個很好的觀察對象:分類詳細,有各自的音樂節與廠牌,各據山頭,「交朋友很重要。」
● 泰國音樂的飽和程度:有分不同的走法。有些嘗試往國際走,另一派則鞏固國內。因此要對自己屬性很了解,才能找到出路。
● 以虛擬貨幣的「去中心化」舉例,網絡加速了獨立音樂的連結,預計未來台灣與東南亞的跨國音樂合作會越來越多。
● 電影《侏羅紀公園》就跟獨立音樂一樣,並不是誰跟誰交配和生出來,「生命會找到出路,沮喪是找不到出路的。」
● 對泰國人來說,幽默感很重要:如果在作品中增加幽默的元素,會讓他們更快接受你。
● 台灣音樂人要打入泰國音樂市場,要做什麼?John Huang:「在累積經驗的同時,要多曝光去戳破『認識的點』,但不能太油。(笑)」
本期歌單:
〈Connaissais de Face〉 Khruangbin
〈Destroy Babylon〉Srirajah Rockers
〈Teahouse〉Sunset RollerCoaster
台灣南國造音第六期:台灣獨立電音節拍
Podcast🔗 City Plus 南国造音
本期主題:
去年金馬獎收穫高討論度的預告片配樂,原來出自大馬獨立電音廠牌 mü-nest 旗下的音樂家!本期「台灣南國造音」,邀請了 mü-nest 創辦人兼社長 Wei Zito 維元,一起來聊聊台、馬兩地的電子音樂發展。
從大馬的 mü-nest 與台灣藝文界緊密合作開始,社長也談到了台灣自 8、90 年代林強、之後的蔡依林,到近年的鹿比 ∞ 吠陀,在電音創作上的發展。最後,到底金曲獎應不應該設立電音獎項?社長也分享了一座金曲獎項,對音樂人而言的意義又是什麼。
本期主內容
● 不像古典音樂,電音在音樂理論上不需要依循規律,因此經常可做出預期以外的聲音。
● mü-nest 過去曾和台灣金馬獎、日本 apple music、大馬導演張吉安合作。近期也為台北電影節提供配樂,與電影結下更深的緣分。
● 經歷了林強,蔡依林等人在台灣電音發展上的開拓,為何電音在台灣仍屬小眾樂類?
● 林強於 2006 年發表的《驚蟄》概念專輯獲得金曲獎,而透過 CD 的引進,這張專輯也讓本地聽眾以電音的形象認識了他。
● 怎麼樣的電音才算是好的作品?Wei Zito:就是要讓聽眾產生共鳴。
● 談如何透過 Genre crossover,提升電音的接觸管道?
● 一座金曲獎就像一張入場卷,幫助音樂人打開市場:談金曲獎設立電音獎項的意義。
本期歌單:
〈單純的人〉林強
〈重生〉伍佰 &DJ Mykal a.k.a.林哲儀
〈色相〉鹿比 ∞ 吠陀
〈Halcyon〉 Dizparity
台灣南國造音第七期: 台灣和東南亞爵士 Jam Session
Podcast🔗 City Plus 南国造音
本期主題:
本期 台灣南國造音,邀請到剛發行新專輯《43》的台灣爵士小號演奏家 魏廣晧 Stacey Wei,及馬來西亞爵士鋼琴家 鄭澤相,來暢談台灣與大馬爵士樂,與世界接軌的發展和趨勢。
兩人的訪談中都很有默契地提到了彼此的觀點,其中包括有趣的比喻描述。魏廣晧用了廚師做菜來形容爵士的細節抉擇,而鄭澤相更逗趣地形容爵士樂在各國的變化,猶如 pizza的多元。到底,爵士樂經歷了半個世紀多的演變,從美國發源,並漂流到亞洲以後,接下來會有怎麼樣的發展趨勢?
本期內容
魏廣晧
● 與小號的人生緣分:從國中一年級就接觸小號,甚至從小的小名就是“小皓”。
● 同一把銅管樂器給不同人吹,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,從此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?
● 「只要是台灣音樂家所演奏,就是台灣的爵士樂。」
● 爵士演奏家如同廚師 —— 「就像做菜一樣,你不會去跟別人說你加了什麼材料,但作為廚師你一定要知道加了什麼。」
● 〈蔓琪〉 是一首紀念外婆的曲目,以她的名字命名,甚至在錄音室播放時讓眾人落淚。
鄭澤相
● 如今的音樂經常跟經濟有掛鉤,有錢就有得辦,但沒錢,「這些文化的東西第一個被打掉。」
● 爵士樂很神奇,越想不到的地方,就會蹦出來一些天才神童?
● 爵士就像 pizza:美國爵士可能就像義大利人做的 pizza,有最傳統的樣貌。但走出了美國,就像夏威夷加上了鳳梨,這就是爵士樂好玩的地方。
● :怎麼推動產業的發展?「一個東西要生存,要土壤,要水分,要空氣。要支持音樂家,就用真金白銀去購買,去支持、參與其中。」
● 音樂這個工具,是別人拿不走的,但我們要怎麼用,是我們自己的選擇。
本期歌單:
〈蔓琪〉魏廣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