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形式一直在變,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」 ——專訪馬來西亞最常「畫音樂」的插畫家農夫陳釗霖

如何從音樂角度介紹大馬插畫家「農夫」呢?

他大概是馬來西亞最常畫音樂人、音樂主題的插畫家。歌手肖像、專輯封面、MV片段是他插畫常見的內容。有時看他的畫,會哼出畫中情景的歌曲。

專訪中,幾乎一直都在和農夫談「變」。畢竟這個時代萬宗不離其「變」,仿佛「變」倒成了事物的本質。

從外在的,尤其是音樂工業日趨成熟——因應先進科技導致的媒介之變、形式之變、曲風之變;再到農夫青年時期幾近遊牧式的生活,不斷變化的人生場景,漸而影響了他不斷變化的繪畫風格。這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?音樂與繪畫之間的作用力是什麼,而這股力量是如何構成農夫這個生命個體?

 

農夫的自畫像

從夢田農夫一路筆耕

一切得要從「農夫」這個名字說起。

年少時聽過熊天平的《夢田農夫》,於是在彼時興盛的MSN和ICQ上也掛了這個名字,一直到展開繪畫生涯以後,「農夫」順理成章用作筆名。然而「農夫」對彼時的陳釗霖而言,只是一個相對容易記得,也比較好介紹自己的名字,「就像一個可以讓我自己躲在後面的名字,讓我有種安全感」。然而《夢田農夫》畢竟也是少年十五十六的事了,耕耘了「農夫」那麼多年,這首歌對現在的他而言又有什麼不一樣?

「那個年紀應該也聽不懂這首歌。現在隔了太久重聽,就像重新認識一首新歌,很深情,但那時候的情歌就是這樣……想拍拍熊天平的肩膀。」

留下什麼,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了。

長堤間,邂逅音樂的時光

農夫第一幅與音樂題材相關的畫作(按照臉書專頁的排序),是貼於2012年,Jeff Buckley的專輯封面。

「當時只是好玩地把自己喜歡的唱片封面畫下來,Jeff Buckley則是從陳珊妮的書《還好》那裡知道,偶像的偶像就要追起來。人生低潮時聽Jeff Buckley就會難過死啊,畢竟這麼難得的歌手。」

Jeff Buckley專輯《Grace》中的〈Hallelujah〉被譽為是三百多個翻唱版本中最好的一個,他用嘶啞的聲音和叫人心碎的情感演繹出自己的風格。然而,他卻在30歲那年不幸溺斃河中,一生只留下《Grace》這張專輯,叫世人為這音樂天才惋歎。

除了Jeff Buckley,農夫也畫了一系列音樂專輯封面的插畫,當中包括陳綺貞、楊乃文、張懸、魏如萱、盧廣仲、Sigur Rós、Radiohead、Feist等等。

「畫這些專輯封面系列時,我人在新加坡工作,住新山,每天來回新柔長堤,生活幾乎千篇一律。但我其實蠻能忍受這種生活的。新柔長堤每逢上下班時段人潮洶湧,當時為了避開海關的人潮,我會走一段很長的路消磨時光,途中會經過兩家算是有規模的唱片行,一直等到繁忙時段過去了,才搭巴士回家。」

這段緩衝時光是農夫從新加坡急促生活中竊來的,因而與音樂邂逅。在新加坡的這四年,他也去了很多自己喜歡的音樂演出。而農夫,更是早晚都在聽陳綺貞,幾乎要把她的卡帶都聽壞了。

陳綺貞是從第一張專輯便聽起,記得她早期也會在官網推薦自己聽的專輯,說起來我的西洋音樂養分也是從她那裡受啟發,後來就像滾雪球一樣,怎麼聽也聽不完。

笔下不同时期的陳綺貞

 

           「 也很喜歡張懸的文字,她每一次都出口成章,會心甘情願跟隨她一輩子。」

笔下不同时期的張懸專輯

超市音樂專區孵育的資深樂迷

說起來,農夫還真是一個資深樂迷。他在專頁貼上自己一直收藏著的卡帶和專輯。

「我還記得小學一、二年級,爸爸第一次帶我去超市裡的音樂專區,買了人生第一張音樂卡帶,是郭富城的《對你愛不完》。那時候售貨員還會問要不要試播,會當場拆封在超市裡播,確保卡帶沒有損壞。到後來,收藏專輯就變成了興趣,那時候要聽音樂也只有買唱片才能聽得到,不像現在。」

(農夫收藏的音樂專輯和卡帶)

所謂的現在——也就是卡帶業已淘汰,實體專輯銷量不好,音樂串流平台崛起的時代。「現在比較少買專輯,但遇到非常喜歡的還是會買。實體專輯越做越精緻,不買沒天理啊。」原以為這樣一種時代的變化對戀物(或戀舊)的農夫而言多少有點感傷,他卻說「形式一直都在變,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。」

在遊牧的日子裡畫風百變

變的,又何止是音樂產業?農夫也是變了的。

2010年離開新加坡後,農夫回家待業,同時向出版社和報社投稿,也當過兒童繪畫班老師。也是在那一段時間,農夫開設了自己的臉書專頁,貼了第一張作品。

農夫臉書專頁的第一張作品

「那是第一次買了壓克力顏料隨性亂塗,在這幅畫裡,你以為小丑是笑著的,實則他下彎的嘴被顏料遮蓋著。畫裡的人也都是哭喪著臉,當下覺得要畫成笑臉的話會很假。不過也沒什麼,我畫畫常常只是想抒發情緒,並沒有特別想表達什麼。」

畫畫的同時,農夫一直過著遊牧式的生活,定居不同的城與鎮,賣過二手書,也在咖啡店打過工,一直到近幾年才安定下來。農夫的插畫作品仿佛也隨著他的人生際遇多了不同的面貌。農夫開始用畫筆記下一些電影場景,生活遭遇,以及音樂畫面。那些我們所看到的與音樂相關的插畫,大多來自MV的畫面、演唱會現場、視頻或是歌手畫像。

「當初開始畫與音樂相關的圖純粹是想分享自己喜歡的中文音樂,沒想到,一畫就畫了這麼些年,然而初衷未變。好像也漸漸從專頁那裡聚集了頻率相對接近的人。」至於為什麼農夫的畫大多來自MV畫面呢,「這種作畫方式對我來說相對簡單,把現有的畫面轉化成插畫,就像樂手用鋼琴把一首聽過的歌完整彈出來。因為這樣我才能持續畫了這麼久。」

 

農夫既擅作畫,又癡迷音樂,畫了那麼多以音樂為題材的作品,那這兩者對農夫而言究竟是什麼?

「畫畫對我來說是一個門檻很低的技能,每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畫,我可能就剛好比較擅長,所以一直持續畫著。我常覺得怎麼畫好像都可以,畫法也視乎手邊的工具;而音樂對我來說非常偉大且純粹,是最好且最方便的陪伴,因為看不到摸不到,唯有哪一刻突然被什麼音樂觸動了,你才會知道音樂的魔力。」

農夫喜靜寡言,音樂和畫畫莫不是為他發了聲。當兩者融合,仿佛魔術時刻,映照出最迷人深邃的風景,觸動人心。

我的偶像李安說過,先別管什麼風格,繼續做下去便是。

農夫的日落歌單

農夫一直畫著,終於在2019年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圖文書《孤獨症》。這本書除了描述各種形態的孤獨,也給人一種疏離的感覺,仿佛每篇故事裡的主人翁都在這偌大的城市裡,渺小且隱形一般地活著。

其中有一篇《充電》,只有圖畫,沒有文字,講述一個男子回到家以後坐在車子裡扭開收音機聽《Unknown Song》,就這樣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,直到天一整片黑了下去。畫中,即使天黑,被音樂盈滿的車身依然泛著亮光。

問起農夫,如果他是故事裡的主角,那麼他會選擇一系列的什麼歌作為他的《Unknown Song》歌單?而這些伴隨他經歷日落的歌,是那麼樣安然地讓他待在自己的世界裡,一直坐到黑夜。

农夫的“日落歌单”:
1. 〈Both Sides Now〉 Joni Mitchell
2. 〈出发〉黄韵玲
3. 〈决定〉叶树茵
4. 〈Gold In Them Hill〉 Ron Sexsmith
5. 〈活在自己的世界〉守夜人
6. 〈我们不是永远都那么勇敢〉万芳
7. 〈一定要相信自己〉卢广仲

在生活裡,繼續出發

「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跟從前沒有太大的變化。如果要用一首歌來概括現年的自己,可能是李宗盛的〈開場白〉。畫的話,要是能像奈良美智的畫作,純粹卻同時又敏銳,還挺好的。」

〈開場白〉是這樣唱著的:「你現在,是怎樣的心情呢?」

好奇農夫在疫情當下忙些什麼,他說「大部分時間都在家,一星期會有幾天短暫看顧放學的六歲姪女,白天有插畫工作就畫,沒的話就構思或者畫一些往後也許可以發表的東西。晚上就看Netflix呀,剛看完《Pretend It’s A City》,對Fran Lebowitz真是又愛又懼。當然,也在畫著《鏤空與浮雕2》,預計今年八月出版。」

所謂靜靜的生活,大概就是農夫現在的狀態吧。

靜靜的生活,再從生活裡出發。此時不知怎麼響起陳綺貞呢喃式的哼唱:

旋轉以後,靜靜生活。
踮起腳尖,靜靜生活。
秋天以後,靜靜生活。
……

【農夫快問快答】

最喜歡的專輯:《Pirates》Rickie Lee Jones (只能想到最近聽的)

最喜歡的歌手:焦安溥

最喜歡的音樂人:陳建騏

最近無限循環的歌:〈Skeletons〉Rickie Lee Jones

青春期影響最深的歌手:陳綺貞

最希望發新專輯的歌手:齊豫 、黃小楨、陳冠蒨

最想一起喝下午茶的歌手:其實沒有,會想跟喜歡的歌手保持遠遠的距離。或年紀比較大的比如陳昇這種(可是會變喝酒)可以讓他們一直說,我聽就好。

人生的role model:陳珊妮


農夫簡介:

農夫,本名陳釗霖。1983年生,巨蟹座,著有圖文繪本《孤獨症》(2019)。文章圖片取自農夫經營臉書專頁【The Farm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armerwhopaint